近期有新闻报道,24岁的小李是个不怎么运动“宅男”,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去健身房猛练了1个多小时的深蹲,结果第二天双腿严重酸痛、肿胀,连路都走不了。更可怕的是,他排出的尿液颜色竟像酱油一样深。
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一查,他的肌酸激酶数值超过了100000 U/L,已飙到正常值上限(310 U/L)的322倍。再加上他的尿常规结果有明显的尿隐血和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受损),他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又在肾内科住院治疗一周后,他的症状才逐步缓解,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顺利出了院。
肾内科医生指出,运动后如果出现肌肉剧痛、乏力、尿色明显改变这些信号,谨防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定要立即就医,切勿拖延,以免造成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个“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可怕?今天健康榨知机就来说一说。
横纹肌又叫骨骼肌,是指可以由人的大脑自由支配的肌肉,人的日常行动都需要靠这些肌肉。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多因素导致肌肉组织坏死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通俗来说就是,肌肉细胞膜被破坏、肌肉里的蛋白质(特别是肌红蛋白)泄漏到了血流中,从而造成其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当肌红蛋白在体内的积累超过肾脏的承受极限(阈值)时,就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还可能引发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钾升高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据统计,10%-50%的横纹肌溶解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可能死亡。
在因这个病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运动诱发的横纹肌溶解是非常常见的原因之一。此外,组织缺血或在地震和车祸中受伤也是常见病因。
横纹肌溶解有三个典型的症状:红棕色(也被描述为可乐色、茶色或酱油色)尿液、急性肌肉疼痛和无力。pp电子
红棕色尿液表明尿液中存在肌红蛋白,但是,只有大约一半的患者会出现新闻中那种典型的红棕色尿液。所以,即使尿液没有变成这种颜色,也并不能排除横纹肌溶解。此外,肌肉僵硬和肿胀也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但也有轻型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当我们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尤其是进行肌肉的机械拉伸(包括反复进行离心收缩、剧烈运动或高度重复运动)时,强烈的肌肉收缩会导致离子通道激活、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升高,然后引发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损伤肌肉细胞,并让肌细胞内的蛋白质溢出到血液中。
(注: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肌纤维被拉长的阶段。举个例子,在我们经常做的俯卧撑当中,身体从最高点向下的那个阶段就是离心收缩;当我们做深蹲时,为缓冲重力作用,股四头肌在收缩的同时被拉长的阶段也叫离心收缩。在运动理论中,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刺激肌纤维的关键阶段。如果刻意进行离心训练、在运动中强调离心收缩,比如俯卧撑时快起慢落,更有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
哪些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呢?研究显示,运动引发的横纹肌溶解最常见于平时不怎么运动、一运动就开始“上强度”(如过早开始进行深蹲、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高度重复性运动)的人,就像开头的小李那样。
有研究指出,运动引发的横纹肌溶解一般都发生于运动超出疲劳限度以后。按道理在正常情况下,练得累了、疲劳了,就会迫使人自然停止运动。但这些患者不顾身体发出的信号、仍继续“咬牙坚持”,认为“练够了才能达到健身效果”,结果反而害了自己。有病例报告显示,和小李类似的人还有很多,有的人试图在一下午做几百次俯卧撑,或者拼命做深蹲跳,做到极度疲劳,结果就发生了横纹肌溶解。
此外,在炎热的环境中运动也比较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当然,也有的人生理上就是比其他人更敏感、更容易发病,哪怕不是高强度运动、而是看似“安全”的运动方式,也可能患上这个病。
大多数横纹肌患者都需要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医生会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一方面是针对基础病因(肌红蛋白)进行治疗,另一方面是治疗横纹肌溶解导致的并发症,包括:
静脉大量补液(也叫液体复苏或容量复苏):可稀释肌细胞漏出的肌红蛋白、促进其排出,降低肾损伤风险;
碱化尿液(部分病例适用):由于酸性环境会增加肌红蛋白诱导的肾毒性,医生可能考虑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的沉积;
血液净化治疗:能及早有效地降低血液循环中肌红蛋白的水平,从而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其进展,或至少缩短肾损伤的时间,对脏器保护有积极意义。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包括血液吸附(高效清除肌红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血浆置换。
手术治疗:部分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某一组肌肉中可能会存在压力异常蓄积的情况,即骨筋膜室综合征。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可一旦发生往往是急症,需要通过筋膜切开术切开受累组织、缓解压力。
运动有着诸多好处,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做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胖子。
尤其是刚开始运动,或者停止运动较长时间后重新开始运动,又或者开始新的训练类型时,这些阶段都要特别注意。在开始离心训练时,最好先进行一周低强度训练,再逐渐过渡到高强度训练。
此外,感觉疲劳就及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尽量不要在炎热环境中运动;有横纹肌溶解家族史的人更要格外小心。
[1]小伙在“酸爽”的健身后,小便如同“酱油”!医生提醒:这是剧烈运动后的隐形伤害,不可大意!. Retrieved June 26, 2025 from
[2]周晓春, 杨莹莹, 张凌, & 付平. (2025). 《血液吸附清除肌红蛋白:横纹肌溶解血液吸附工作组共识报告》解读. 中国血液净化, 24(3), 177-180.